金融危机下警惕文化产业的“纽扣现象”
发布日期:2024-07-24 11:30:35 文章作者: 火狐体育APP官网入口
在文化制造业领域,近两年来也出现了缺乏自主品牌、只出口“零件”“为别人做嫁衣”的情况,被称作文化产业的“纽扣现象”。
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下,改变文化产业的“纽扣现象”,到了需要破题的时候。
在文化界,不少人提起这样一件事。两年前,由国内优秀杂技团同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合作打造的一部剧目,由外方每年安排演出300多场,每场票房十几万美元,国内的杂技团每年拿到的演出费却只有60多万美元。
“一块金子,只卖出了铜的价钱!”天创国际演艺公司总经理曹晓宁说,“太阳马戏团凭借着享誉全球的品牌,拿到了高的附加价值;而我们辛辛苦苦打造的优秀剧目,却只赚到了辛苦费。”还有的人觉得,这好比国内过去一些纽扣、服装等制造业为国外做贴牌生产一样,而高额利润进了国外品牌公司的腰包。
再以我国动漫产业为例,《人猿泰山》《玩具总动员》等人们熟悉的好莱坞动漫大片,都曾在国内的深圳等地加工制作,靠拿订单做加工一度成为国内大多数动漫制作公司的主体业务。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锋说,我国动漫年生产能力虽然达13万分钟,可许多企业收益很低。
在有多年动漫制作史的深圳翡翠数码公司,一位业务负责人说,中国动漫制作过去被认为技术装备不行、水平差。事实上,现在国内已具备生产国际一流动漫产品的技术工艺与人才,却还只是为国外打工,处于价值链最末端。
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说,电影、演艺界都会存在贴牌现象:一种是导演与演员是中国人,投资方与销售方是国外文化公司,利润大多让国外拿走;一种是国内只提供一些“零件”式的节目素材,节目编排与市场推广是外国公司,国内企业收益微薄。
据文化部门提供资料,世界金融危机下,出现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减少、文化外贸受制约、出口萎缩,文化“纽扣”的危机更加凸显。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总经理张宇说:“没有危机时,这些低端产品还卖得出去;危机来了,有的可能连利润稀薄的加工费都挣不到了。”
北京现代舞团总监张长城说,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过于零散,“麻婆豆腐”太多,“满汉全席”太少。文化产品零散输出,只是人家的工具,只能卖出“机器零件”的价钱,卖不出整部机器的价格。更重要的是,自己不存在“话语权”,外国文化企业也常常把中国的文化产品拆散购进。曾导演过《北京2008》的孙健君说,文化出口绝不能“零卖”“贱卖”,而要学会做“自主品牌大菜”。
文化产品“零卖”或“贱卖”,成为一些生产单位之痛。一年前,中国杂技团编排的一个节目在国内获奖,却廉价卖给外方。“外方玩的就是空手道,只有编导与管理人员,用中国的演员、单个节目来组装自己的大制作,赚取高额利润。”中国杂技团负责人孙力力说。
文化界的人表示,“纽扣现象”的困扰虽然在金融危机下凸现,可背后却是中国文化产品的深层次弊病:中间产品非终端化、低端产品不自主化、加工产品非品牌化。这种“替人做嫁衣”的问题,没有危机也迟早会暴露。
宁波市在文化产业现状调研中发现,从当地文化产业增加值看,生产企业多集中在加工复制环节,都会存在上游原创不足、中游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、下游市场营业销售能力不强的问题,因而处于价值链末端,对国民经济贡献率低。
今年初,由中演公司与山东杂技团合作的综艺舞台剧目《中国风》,开始走出国门,在北美近70个城市进行商业巡回演出,令人欣喜的是,这台“中国制造”不但没有“散装销售”,反而集成了美国爱乐乐团双簧管首席演奏家等国际文化元素,为其所用。
不难看到,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,为中国的“文化产业”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供了机遇。
中演公司总经理张宇说,现在国外市场萧条,平庸的产品被挡在大门外,一些低小散的生产单位将在洗牌中逐步被淘汰,真正抗风险能力强的是有“自主品牌”的“满汉全席”,它们反而逆势而上。
张宇认为,在金融危机下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,一是改变过去零散出击的单兵作战,实施联合“立体走出去”;二是改变过去“互挖墙脚”式的出口,不搞低端市场上的互相杀价;三是集成国内外多种资源,形成较为强大的民族产业巨人和市场主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