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9年从中国的YKK到世界的THC!

发布日期:2025-01-02 01:42:46     文章作者: 扣具系列

  一条小小的拉链,看似不起眼,却让一家公司倾注了几十年的时光。在惠山高新区(洛社镇),有这样一家公司,践行着“四千四万”精神,凭借一条拉链,不仅带领乡亲们致富,还走出国门、迈向世界,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与德国企业合作,它就是江苏利锡拉链股份有限公司。历经数十年发展,利锡从一家本土乡办企业,成长为拉链行业龙头之一,是中国拉链行业标准编写单位,生产的“THC”拉链也已成为中国拉链十大品牌之一。

  在日本,除了“YKK”以外,大家熟知的拉链牌子就是“THC”。在许多国内外服装及面辅料展览会上,同样能常常看到“THC”的身影。目前在利锡的销售订单中,70%来自欧美等国家和地区,30%来自日本,公司与多个国际大品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。

  从乡办企业到“中国的YKK”,再向“世界的THC”迈进,让我们走近利锡,看看它的发展故事。

  1971年,“四千四万”精神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,吹进了蔡正兴的心田。这股精神,即“想尽千方百计,历经千辛万苦,跑遍千山万水,说尽千言万语”,成为他日后创业的座右铭。

  1974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在拉链这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配件上,蔡正兴找到了致富的机会。彼时的他已经表现出敢闯敢干、不会轻易退缩的特质,这为他后来数次成功破困境、渡难关埋下了伏笔。

  改革开放初期,蔡正兴牵头创办尼龙拉链厂。“生产尼龙拉链的机器和原材料都需要进口,那会儿只能走租赁办厂的路子。”完全依靠租赁设备办厂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尝试,他也绝对没经验,不过他“想尽千方百计、跑遍千山万水”,最终解决了设备、技术、资金等难题,成功创办尼龙拉链厂。

  1985年无锡县尼龙拉链厂创办后,经历了产品滞销、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困境,后来成功通过出口检测,打开了销路。1986年,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,1987年增长到了500万元。“那是拉链厂最艰难的时候,也是走向腾飞的开始,没有那次挫折,可能不会有后来的利锡。”蔡正兴回忆道。

  随后几年,拉链厂在行业内渐渐打响了知名度,改革开放带来的外贸红利也为企业进一步登上国际舞台提供了助力。1992年,企业迎来重要转折点,与德国企业的合作,不仅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的注入,更让利锡迈入了专业化、国际化的快车道。企业也开始参加全国各地乃至国外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,争取外贸订单,为开拓海外市场打下基础。

  与此同时,九十年代的拉链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,而企业内部管理又频出差错,遇到了发展瓶颈。“我决定拿出500万元购买ERP(企业资源管理计划)系统,没人理解我的决定,但我知道要解决我们的问题就必须要改革创新。”1999年,蔡正兴展现出敢为人先的魄力,紧跟行业发展风向,公司开始引进ERP系统,是当时行业内引进全套ERP系统的第一家。2001年,正逢集体企业“转制”浪潮,蔡正兴买下拉链厂,在此之后企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实力提高,并正式更名为“江苏利锡拉链股份有限公司”。

  企业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必须激扬自力更生的精气神。为摆脱单一市场的风险,企业决定开辟新市场。利锡于2009年在日本市场扎根,并在当地开设办事处,当时日本市场占有率占到利锡的35%,利锡也顺利进入亿元俱乐部。

  前浪翻涌,后浪激荡。2010年,蔡正兴正式将公司的接力棒传到了儿子蔡岗手中,刚接班的蔡岗同样有想法、有干劲,表现出不输父亲的魄力与决策力,开启了利锡在拉链市场上的新征程。他明白,传承的不仅是财富与事业,更重要的是传承父辈的精神。

  企业的发展既需要代际更替,又需要破立并举,在“破”与“立”中求新求变,抢抓机遇。从2002年开始,利锡重新制定产品策略,着力打造以服装拉链为主的优势产品,并在业务模式上进行转型,另辟市场蹊径,专做高品质、小批量客户,在柔性生产上付出巨大努力,还投入了大量资金更换老旧设备。

  “以前利锡员工有八百多人,年产值为几千万元;现在员工只有三百多人,年产值却达到了2亿元,效益极大的提升。”蔡岗介绍道,利锡在生产自动化、管理信息化的护航下,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。

  利锡与时俱进,从最初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一步步发展起来,再朝着数字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,这彰显了以创新为引领是乡镇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路径,乡镇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大有可为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为高水平发展作贡献,不仅大规模的公司、链主企业要发挥作用,本土乡镇企业、传统产业一样能在生产环节应用新质生产力,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核心竞争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