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CPI增速由负转正海运再现“一舱难求” 财经日日评
发布日期:2024-05-28 03:53:27 文章作者: 火狐体育平台
5月11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4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(CPI)环比上涨0.1%,上月为下降1.0%,同比上涨0.3%,上月为上涨0.1%;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上涨0.2%,上月为下降0.6%;同比上涨0.7%,涨幅比上月扩大0.1%。各类商品和服务中,食品烟酒类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.4%,其他七大类价格指数同比均上涨。其中,其他用品及服务、教育文化娱乐价格指数分别上涨3.8%和1.8%。
4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(PPI)环比下降0.2%,降幅比上月扩大0.1%;同比下降2.5%,降幅比上月收窄0.3%。其中,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3.1%,降幅收窄0.4%;生活资料价格指数下降0.9%,降幅收窄0.1%。(国家统计局官网)
|点评|4月国内通胀低位温和回暖,工业公司利润情况有所修复。具体来看,4月猪肉价格回升速度较快,但蔬菜、水果的供应量充足,导致食品项依旧是CPI数据的拖累项。非食品价格涨幅较快,“五一”假期出行链消费缓慢修复,同时,金饰品和汽油价格持续上涨也为CPI数据回暖的助力。
在全球大宗商品涨价的背景下,工业公司利润修复情况低于预期,主要还是下游需求相对偏弱,基建开工速度放缓。综合看来,国内必需消费品涨价潮对CPI的提振效果尚未充分显现,未来CPI仍有望继续回暖。议价权相对偏弱的工业公司面临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,利润修复之路充满挑战。
5月11日,央行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2024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00亿元,同比多增112亿元;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-1987亿元,继2005年10月后再现负增长。4月末,广义货币(M2)同比增长7.2%,增速比上月末低1.1%;狭义货币(M1)同比下降1.4%,增速较上月末低2.5%。居民信贷经历最“冷”的4月。居民部门整体信贷减少5166亿元,甚至比疫情波动期间的2022年4月还低两倍多。
社融方面,政府债、企业债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成为4月社融的主要拖累项。4月政府债券净融资-984亿元,较3月少增5610亿元,较去年同期少增5532亿元;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-4486亿元,同比多减3141亿元;企业债券新增493亿元,同比少增2447亿元。(综合央行官网)
|点评|4月新增社融意外转负,主要是由于政府发债速度放缓以及银行优化信贷结构。去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国债,募集到的资金大部分在今年年初发放。地方政府化债期内,新债发行速度放缓。同时,4月前期债券到期量较大,政府债融资量转负。今年银行部门注重贷款质量,防止资金“空转”成为关键词,综合导致社融数据走弱。
居民消费习惯发生转变,日常消费意愿平淡,超前消费的动力较弱,大家将更多消费活动集中在了假期期间。并且,居民购房意愿有待激活,居民部门信贷整体表现不佳。
5月13日,财政部发布《2024年一般国债、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》,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涉及期限为20年、30年、50年,决定5月17日发行3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,决定5月24日发行2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,决定6月14日发行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。从整个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来看,20年、30年和50年的国债发行次数分别为7次、12次和3次,目前尚未公开具体每次发行金额,付息方式均为按半年付息。
根据今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报告,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,不计入赤字。在支出分配上,中央本级支出暂安排5000亿元、对地方转移支付暂安排5000亿元,今后根据具体分配情况再作调整。(综合财政部官网)
|点评|超长期特别国债常态化发行,中央政府加杠杆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有所增强。很多国家大部分会选择用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方式,支持实体经济发展,对经济进行逆周期调控。美国政府正是通过这一种方式,在本轮经济周期中快速复苏。国内地方政府负债率偏高,中央政府加杠杆维持政府支出强度,引导资金流入新质生产力行业,激活经济发展活力。
国债投资风险极低,在银行存款产品利率接连回落的背景下,国债利率稳定的优势凸显。不过,由于时间跨度较长,国债价格存在较动的可能。
5月13日消息,据数据机构Freightos提供的数据,自4月底以来,从亚洲出发的集装箱运价上涨了约1000美元/FEU(40英尺的集装箱),使得运往美国西海岸和北欧航线美元/FEU,到地中海航线美元/FEU,到美国东海岸航线美元/FEU。
而进入5月份,据国内长三角一家较大规模的货代企业负责这个的人说,“5月底的舱位基本没了,现在只有需求没有供应”。大量的集装箱在“外面游走”,港口缺箱严重,“一舱难求”再现。事实上,今年的4月初,船公司就已纷纷宣布涨价。马士基方面甚至直言,“和竞争对手相比,我们的新船订单还是下少了”。(第一财经)
|点评|在这个传统的海运淡季,船公司却掀起了涨价潮。根本原因有二:一种原因是红海局势紧张,导致大量海运货船绕道好望角,直接抬升了运价;另一方面是市场需求的回升,导致了海运供应紧张。根据海关数据,今年前4个月,中国对东盟、美国和拉美的出口都实现了正增长。而出口增长的背后,是压力给到了海运这边。
当然,对比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,海运价格还没有上涨到非常离谱的地步。而且,随着地区性冲突的缓解,价格仍有回落的可能。不过,海运新船从下订单到交货的时间比较久,这时很难通过增加运力来缓解现状。
5月13日消息,丰田计划从今年8月开始在全岗位返聘65岁以上员工,旨在通过退休员工再就业以补充汽车电动化等领域所缺的工作人员。丰田会以拥有高级知识和技能、被职场期待继续工作的员工为对象,争取将他们聘用到70岁。除丰田外,近年来还有很多日本企业实施类似举措。例如世界最大的拉链制造商YKK早在2021年就取消了退休年龄制度,汽车企业松田也在分阶段将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。
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日本去年65—69岁人群的就业率为52.0%,较10年前上升了13.3个百分点。日本总务省公布报告称,支撑日本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劳动年龄人口为7395万人,同比减少了25万人。占总人口整体的比例为59.5%。(综合环球时报)
|点评|作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为维护社会运行和照顾老年人,众多日企不得不返聘高龄员工,而老年人们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自己的生存需求也被迫回归职场,日本的老龄化状况意味着,“终身工作时代”正在从调侃走向现实。
中国国内眼下也开始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,加上社保池子日益紧张,延迟退休也已提上议事日程。在香港地区,老年人开出租车也是常见的事。这说明,如果我们不尽快为老龄化社会有几率发生的问题未雨绸缪,今后“老无所依”的现象会越发严重。
5月13日消息,据深交所官网显示,定于5月16日召开2024年第9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,审核马可波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首发事项,这也是年后首家IPO上会企业,其上会结果最终如何,也引发市场极大关注。另外,再融资审核也已恢复。5月10日,上交所官网显示,定于5月16日召开2024年第13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,审核保隆科技再融资事项。
据悉,与去年同期相比,今年以来IPO企业上会数量降超八成。经统计,2024年1月1日—2月5日仅23家企业上会,自2月5日之后,IPO市场一直未有首发企业上会。而在去年同期,即2023年1月1日—5月16日之间,共有125家公司上会,其中108家公司获得通过。(东方财富网)
|点评|马可波罗上会,自然意味着A股IPO恢复正常化。去年以来,随着A股进入寻底震荡期,市场投资的人对IPO数量过多颇有意见,认为过于频繁的IPO打击了市场信心。且不说这种声音正确与否,新一任证监会主席上任,在对A股市场进行整顿的系列动作中,就包括了暂缓乃至暂停IPO进程。
而近期以来,A股市场有所起色,市场交易日趋活跃,这时候仍然按住IPO的按钮也显得不正常。毕竟,一个正常的长期资金市场,就是要有进有出,既要吸纳优质的上市公司,也要淘汰不合格的上市公司。4月底,发行上市新规出台,其实已经传递出了IPO重启的信号。至于为何选中马可波罗这家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公司,应是有另外的考量。
5月13日,北向交易实时成交额及每日额度余额的信披调整正式实施。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沪深股通实时买入交易金额、卖出交易金额和交易总额不再披露。此前,沪深港交易所宣布同步调整沪深港通交易信息公开披露机制。其中,沪深股通方面,当日额度余额大于或等于30%时,显示“额度充足”;小于30%时,实时公布额度余额。港股通进行同步调整。
调整分两个阶段进行:第一阶段,港交所完成对沪深股通盘中实时交易信息的调整;第二阶段,沪深港交易所同步完成其他交易信息的披露调整。其中,第一阶段调整自5月13日起正式实施。(澎湃新闻)
|点评|被称为“聪明资金”的北向资金数据不再实时更新,投资者又少了一条观察市场的途径。过去在A股市场中,为增加市场透明度,实时公布外资交易数据。这对外资来说其实比较不公平,其余机构都无须公布实时交易数据,使得外资极易受到资金狙击。不过,北向资金过往在A股市场里多数时间都是起“领头羊”的作用,甚至不少投资者会根据北向资金的动向决定股票买卖。
2014年沪港通开通后,迄今为止北向资金每年都对A股保持净流入态势,充分体现了外资对于中国市场的看好,是实至名归的长线投资者。北向资金的体量在内资机构面前不值一提,但其对市场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视。
5月13日,市场全天震荡调整,创业板指领跌,沪指相对偏强。盘面上,燃气、电力等公用事业板块逆势走强,出海概念股盘中拉升,电网概念股震荡走高,高铁概念股一度冲高,航运股再度活跃。下跌方面,量子科技概念股集体调整,燃气、港口、电力、家电等板块涨幅居前。总体上个股跌多涨少,全市场超4100只个股下跌。沪深两市成交额共计9098亿,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7亿。
截至收盘,沪指报3148.02点,跌0.21%,成交额为4260亿元;深成指报9673.32点,跌0.6%,成交额为4838亿元;创指报1860.37点,跌0.95%,成交额为2064亿元。(财联社)
|点评|在重启IPO和金融数据偏弱的消息影响下,周一两市回到调整阶段。指数全天处于强势震荡,早盘回落后在权重股的带领下回暖,个股调整幅度明显大于指数,临近尾盘回调幅度有所扩大。从板块上看,燃气、电力等已经涨价的必选消费品业绩确定性较高,逆势上涨。科学技术板块延续弱势,跌幅居前,前期表现较好的军工、医疗板块走低。
从上周四开始,两市板块开始分化,权重和个股的跷跷板效应逐渐显现,进入筹码交换期。由于市场整体缺乏持续拉高行情,高抛低吸成为多数资金的选择。